珍爱动物,人人有责;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近期看到广西日报客户端推送的一篇文章“我们这么可爱,你们怎么可以这样” 不禁联想到最近公园内的树木受白蚁危害严重,不得不进行综合防治,感慨颇多。
白蚁是一种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也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它危害房屋建筑、农林作物、水库堤坝等等。常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损失。但自然界生态平衡,自然有一物降一物的道理。而白蚁的泛滥成灾,与它的现状息息相关。
没错,白蚁的天敌就是穿山甲,穿山甲是地栖性哺乳动物。体形狭长,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体表被角质鳞甲。头骨呈筒状,吻尖长,无牙齿而舌甚发达。爪长,尤其是前足中趾爪特长,用以挖掘蚁类洞穴。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中华穿山甲(鲮鲤)Manis pentadactyla,栖于山坡洞穴内,傍晚出外觅食,以白蚁和蚂蚁为食,包括蚁类幼虫及卵。
穿山甲多生活在亚热带的落叶森林。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较潮湿的丘陵杂灌丛,挖洞居住,多筑洞于泥土地带。白昼常匿居洞中,并用泥土堵塞。晚间多出外觅食,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坚硬的硬壳令猛兽难以咬碎或下咽,当狮子等大型食肉动物试图去咬缩成一团的穿山甲时,穿山甲也会利用肌肉让鳞片进行切割运动,割破敌人的嘴巴。也正因它一旦受惊立即缩成一团不会逃跑的天性,导致容易遭受人类的捕杀……
穿山甲打洞的本领很高,它那尖刀般的爪子,1分钟可掘地1米,哪怕白蚁隐居深穴,也终究逃不过穿山甲的捕食。它步行时前爪的爪背着地,用爪走路。它寻找白蚁有独特的本领,通过敏感的嗅觉,可找到只有米粒大小的蚁道,接着用鼻子向蚁穴内喷气,气体进入白蚁的巢穴,白蚁收到惊动后,放出大量蚁酸。穿山甲通过气体返回时间和蚁酸的浓度来判断蚁巢的深度和白蚁的多少,以便挖洞擒敌,直捣蚁巢。待白蚁倾巢而出保卫家园之时,它伪装僵死躺下,伸出长而有腥味粘液的舌头,诱蚁上舌,待众多白蚁上舌后,它把舌头一卷,便可一次吞下多达百只白蚁。反复多次,直到吃饱为止。它还能上树去寻食白蚁,上树时用锐爪钩住树干,再用强大的尾抵住或卷住树干。另一种绝技就是将自身的鳞片打开,把白蚁引上鳞片,然后关合步入水中,在用舌头把漂在水面上的白蚁一扫而光。一只成年穿山甲的食量很大,饱食的胃内能容纳500克白蚁。据研究表明,一只成年穿山甲可以保护50亩林地不受白蚁侵害。
除此本领之外,也许有人还记得一个关于穿山甲感人至深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穿山甲是濒危物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根据有关法律,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将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根据规定,食用销售穿山甲最低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严重的将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严重的有可能会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即便如此,虽然国内野生穿山甲基本绝迹,饲养繁殖技术又未能实现突破,人们铤而走险走私穿山甲是为了什么呢?毫无疑问是经济利益。据民间传言,食用穿山甲能“大补”,其功效主要体现在一个“通”字。穿山甲鳞甲的药用功能,固然有《中国药典》的支持,但起点也不过是“以形补形”或类似的脑洞大开。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其疗效与大多数中成药一样,缺乏双盲实验等检验流程,同时也不存在有效成分。化学分析下来,穿山甲鳞甲的成分与人的脚趾甲区别不大,烧灰炮制后还容易重金属超标。所以传言归传言,还是不要盲目轻信,即便是真的,这么可爱的动物,目前处境已经如此可怜,我们更应该想方设法的保护而不是利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