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基本常识
一、什么是湿地?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带等。
二、什么是《湿地公约》?
《湿地公约》是一个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政府间国际条约,于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正式通过。《湿地公约》的宗旨是通过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来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
三、我国是哪一年加入《湿地公约》的?
我国于1992年7月31日正式加入《湿地公约》,同时国务院明确了执行该公约的具体事宜,由林业部组织、协调。在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林业局组织、协调全国湿地保护和有关国际公约的履约工作职能。为此,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具体负责我国政府的湿地保护事宜。
四、“世界湿地日”的由来
为了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促进湿地保护,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2013年2月2日是第十七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宣传主题是“湿地与水资源管理”,宣传口号是“湿地守护水资源”。
五、湿地功能
湿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家园,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气候调节器”和“生物基因库”。据估算,中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被保存在各类湿地中,1公顷湿地每年可去除1000多公斤氮和130多公斤磷。占陆地总面积8.6%的湿地储存着地球陆地生态系统35%的碳,为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湿地在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附件下载: